近期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疫情防控首先要筑牢防线,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麻痹。如果对每起疫情都不追求动态清零,社会面上的传播将积少成多,持续连接起来,最终将形成规模性的反弹。
全国疫情防控,又到了最吃劲的时候。一些疫情较严重地区推出系列举措,让社会慢下来、静下来,给社会经济等方面带来一些影响。笔者也偶尔听到一些声音:防疫是不是可以松下来,甚至适当放开?万万不可!疫情防控正处于爬坡过坎阶段,从严抓好防控工作不能动摇,正如梁万年组长所言,选择“躺平”必然前功尽弃。坚定“动态清零”不容试错。
“动态清零”,已经证明是对付新冠疫情的“法宝”,其中有辩证法,有看当下也看长远的大智慧,是目前协调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平衡”的最佳“落棋”。
梁万年组长说,“动态清零”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准。一方面是快速识别、处置疫情,切断疫情传播链。另一方面也要求精准防控,也就是如何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平衡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动态清零”,要谨遵“快字诀”,把握切断病毒潜在传播链的黄金窗口期,同时也为“清零”后社会经济秩序恢复赢得时间。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严格防疫举措下保持较快经济发展速度,证明了我们的防控政策科学有效,说明了“动态清零”把握住了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之间的“辩证法”。
疫情防控成绩,来之不易,也要倍加珍惜,切不可前功尽弃。这个时候丝毫的松懈和麻痹,都要不得,让我们继续保持战略定力,不麻痹、不厌战、不侥幸、不松劲,以饱满干劲坚守“动态清零”大堤。(程振伟/文)
|
|
|